再見東瀛青斑蝶

2008121123:27

2007年採集青斑蝶


2008年採集青斑蝶

長期監測喜獲新成果 日本青斑蝶再現蘭嶼

臺北市立動物園連續兩年在蘭嶼執行一項「氣候變遷對臺灣蝴蝶族群生態影響之研究」,捕獲從日本上五島飛來的青斑蝶,而菲律賓曲波紋小灰蝶經過多年監測,已有穩定的族群分布在蘭嶼,初步認為氣候變遷對於原本蘭嶼蝴蝶族群結構發生影響。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感謝和泰汽車公司的贊助,動物園與臺灣師範大學及臺灣大學組成的蝴蝶研究團隊,經由對蝴蝶的監測,嚐試瞭解地球氣候變遷對臺灣蝴蝶生態的影響,以做為環境保育的參考資料。

11月23日由動物園等所組成的蝴蝶研究團隊,再次於蘭嶼捕獲一隻由日本上五島所標放的青斑蝶(Parantica sita),特別的是這次所發現的個體與去年發現的個體都是在日本同一個地點上五島所標放。這次調查的行程同時有兩位日本研究者隨行,這對臺灣與日本長期以來共同合作的青斑蝶標放研究工作而言,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同時顯示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這表示蘭嶼這個地點對於青斑蝶的遷徙,可能具有特別的意義,蘭嶼可能是青斑蝶的補給站或是往返點,希望藉由這個訊息,更加深了臺、日雙方未來持續合作進行本項研究。

日本與臺灣一起進行「青斑蝶的標識及再捕獲」活動已經多年,目前來自日本而在臺捕獲的案例不多,但是在蘭嶼就已有三隻,佔了捕獲量的一半!

過去研究推論青斑蝶有垂直及南北移動之行為。因此為了證實青斑蝶的移動行為,自1997年起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陳建志教授與臺灣大學的楊平世教授,開始與日本的蝶類專家福田晴夫等合作,進行臺灣及日本間青斑蝶標放。到目前為止,一共4隻臺灣地區標記的青斑蝶在日本被發現,而日本標記的青斑蝶則有6隻在臺灣地區被發現。也因為有長期的調查監測,才有如此的收獲。

由於研究團隊自2007年便開始對於蘭嶼地區進行蝴蝶族群的調查,在經過一年多的監測後,研究團隊也發現以往僅偶發在蘭嶼的菲律賓曲波紋小灰蝶Catopyrops ancyra almora,現已有穩定的族群分布在蘭嶼,也初步認為氣候變遷對於原本蘭嶼蝴蝶族群結構有所影響。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入侵臺灣本島,將是研究團隊重要的研究重點。

  

青斑蝶

學名:Parantica sita niphonica

形態特徵:翅長約5-6.1公分,前後翅中室呈大面積淺色斑紋,該斑紋不甚透明,後翅表面呈紅褐色,與前翅的黑褐色明顯對比。

相似蝶種:小青斑蝶及其他相似種斑蝶。

生態簡介:成蝶於北臺灣地區主要以春秋兩季最為常見,並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大屯山地區為最佳觀察時地,幼蟲以蘿藦科的臺灣牛孊菜、絨毛芙蓉蘭葉片為主食。